期刊简介

  《天津医药》创刊于1959年,是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等20余家富有实力的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中高级医务人员,兼顾基层医院的医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刊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的医学科学进展,报道大量临床医疗信息。设有“专题研究”“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临床论丛”“应用研究”“诊断技术”“流行病学调查”“专题笔谈”“综述与讲座”和“药物临床观察”等栏目。自1959年创刊以来,获得国内外读者一致好评。作者、读者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天津医药》在历届重大评优活动中获奖。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国家科技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第一届(2004年)、第二届(2007年)、第三届(2009年)北方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华北地区十佳和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连续九届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


首页>天津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天津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9896
  • 国内刊号:12-111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Pж(AJ) 文摘杂志(俄),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天津医药杂志2006年第04期

内皮功能损伤在心房颤动左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刘彤;黄体钢

关键词:内皮血管, 心房颤动, 一氧化氮, 血栓形成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1].房颤是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房颤相关脑卒中年发生率为4.5%,在年龄大于80岁的人群,房颤是脑卒中的首要原因[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0%,且常发生在左心耳[3].20世纪90年代初的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危险[4].但是,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早在150年前,Vi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血流异常(血流淤滞)、血液成分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房颤发生时,左房(特别是左心耳处)血流缓慢,淤滞,形成涡流,使血栓易于产生;此外,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凝血及纤溶状态的变化,导致血液高凝[5];但内皮功能损伤在左房血栓形成中作用的研究尚少,笔者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