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天津医药》创刊于1959年,是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等20余家富有实力的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中高级医务人员,兼顾基层医院的医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刊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的医学科学进展,报道大量临床医疗信息。设有“专题研究”“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临床论丛”“应用研究”“诊断技术”“流行病学调查”“专题笔谈”“综述与讲座”和“药物临床观察”等栏目。自1959年创刊以来,获得国内外读者一致好评。作者、读者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天津医药》在历届重大评优活动中获奖。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国家科技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第一届(2004年)、第二届(2007年)、第三届(2009年)北方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华北地区十佳和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连续九届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天津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989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16/R
邮发代号: 6-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天津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9896
- 国内刊号:12-111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莱菔硫烷经由miR-124抑制SWO-38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对SWO-38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莱菔硫烷对SWO-38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肿瘤球形成实验、蛋白印迹法等检测并比较莱菔硫烷处理前后SWO-38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肿瘤球形成能力及干性相关基因(如β-catenin、Oct4、Sox-2、c-Myc)表达水平等改变,比较莱菔硫烷和(或)miR-124抑制物处理对干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时......
作者:谢有科;李雪梅;黄丁平 刊期: 2016- 03
-
布南色林对H2O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布南色林对H2O2引起的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终浓度为分别为0、5、10、20、40、80及160μmol·L-1的布南色林,观察不同浓度布南色林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取细胞,分为空白细胞对照(C)组,H2O2处理(H)组,布南色林-H2O2处理(B)组,阳性对照(维生素E-H2O2处理,E)组)。MTT......
作者:黄海潮;巫玮;张小红;聂阳;刘经亮;周捷 刊期: 2016- 03
-
白头翁皂苷D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癌细胞株转移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白头翁皂苷D组(11.9mg/L)、索拉非尼组(2.15μmol/L)、联合组(白头翁皂苷D11.9mg/L+索拉非尼2.15μmol/L)以及对照组(普通培养液)。通过MTT法、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白头翁皂苷D和索拉非尼单药和联合对BEL-7402细胞迁移的抑......
作者:贺武斌;苏荣健 刊期: 2016- 03
-
中等强度静磁场对THP-1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静磁场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分泌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磁场处理组,利用60mT、200mT、400mT的静磁场分别作用细胞18h、24h,、48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另取细胞分为对照组、磁场处理组、脂多糖(LPS)活化组、LPS+磁场组。利用60mT、2......
作者:郭志霞;毛立斌;王会琴;张蕊;张同存 刊期: 2016- 03
-
氯化钴低氧对黑色素瘤细胞系迁移能力及FSTL1表达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化钴(CoCl2)化学模拟低氧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迁移的影响,以及Follistatin-like1(FSTL1)蛋白在此过程中的转录、表达和分泌情况。方法CoCl2模拟低氧作用于小鼠B16F10细胞,实验分为3组:0μmol/LCoCl2对照组、50μmol/L和100μmol/LCoCl2处理组。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用Transwell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qRT-PCR......
作者:任方元;李莲;姜芳馨;冯靖;陈宝元;曹洁 刊期: 2016- 03
-
以c-Met为靶点的抗肿瘤系列化合物体内外药效筛选
目的:从8个LY系列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筛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并进一步评价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首先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对LY系列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观察它们对c-Met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法观察筛选出的活性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胃癌MKN-45、人神经胶质瘤U87MG、人肾癌Caki-1、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
作者:王莹;张玉花;陈占法;刘玉刚 刊期: 2016- 03
-
脑损伤动物模型实施亚低温的模式概述
脑损伤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亚低温实验能够为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及治疗措施。在大量的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亚低温治疗实验中,其脑保护的作用已经被证实。然而,目前的脑损伤动物实验的亚低温治疗模式尚不明确,其佳的治疗模式如低温持续的时间、低温诱导的方法以及佳的温度等仍然未知。本文对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亚低温实验方法进行概述。......
作者:刘成龙;陈翀;孙洪涛 刊期: 2016- 03
-
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亚洲地区,母婴垂直传播是发生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对于体内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在产后进行适当的联合免疫接种,仍有10%~15%的母婴垂直传播率。因此,如何在孕期有效地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应用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问题是孕期管理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面临的挑战。大量研究显示,体内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在孕晚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
作者:梁茜;李倪;孙艳艳;宋淑荣 刊期: 2016- 03
-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规律及肿瘤大小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规律以及肿瘤大小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9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均达到面神经的完整解剖保留。于术后即刻、术后15d、45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2个月后等不同时点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级别进行评估,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规律。并根据瘤体大直径分为......
作者:丁维亮;蒲珂;王宏 刊期: 2016- 03
-
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再同步化治疗的评价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1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慢性心衰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应用RT-3DE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T-3DE评价左室16节段达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大差值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m......
作者:骆永娟;关欣;朱延波 刊期: 2016- 03
动态资讯
- 1 虚拟内镜、GS外周超声探头联合快速现场评价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 2 立体定向治疗脑内出血临床分析
- 3 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
- 4 早产低质量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及危险因素
- 5 无创胎儿DNA检测在2949例传统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中的应用
-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更昔洛韦在血液及脑脊液中的浓度
- 7 211例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
- 8 离子通道理论与麻醉
- 9 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间盘源性疼痛
- 10 水蛭素对动脉内皮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1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 12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心脏横纹肌瘤一例
- 13 紫杉醇、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 14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解痉多肽和ERK表达的影响
- 16 《天津医药》协作办刊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 17 嗓音声学检测对喉白斑患者嗓音评估的临床价值
- 18 心脏黏液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 19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及肺栓塞一例
- 2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Dkk-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